• 从2021年4月起,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!详情查看
  •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,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.com 详情查看
  •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!详情查看
  •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,欢迎加入!详情查看
  •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,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!详情查看

内科病咨询 请教各位大神,女儿12岁,冬天手脚冰凉,盗汗便秘(从小到现在),痛经,经常口臭,

  
  
(热性痛经)黄煌运用黄芩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:
  

浏览附件102489
浏览附件102490
  
看清楚年龄了没?
12岁,若是经前痛,你能反应上来那是痛经不是吃坏肚子了?
既然才12岁,还明确说是痛经,那就意味着是来月经了才发现痛的!
把时间搞清楚了再说
 
这个帖子越来越有喜感了,其实盗汗,论坛绞尽脑汁有个医案的,论坛里不知道有没有,他的书上有,患者盗汗的同时有乏力,阳明气分证伤及气津,而同时出现气短、乏力,身体无力,这个也可以解释小朋友不爱动。
 
这个帖子越来越有喜感了,其实盗汗,论坛绞尽脑汁有个医案的,论坛里不知道有没有,他的书上有,患者盗汗的同时有乏力,阳明气分证伤及气津,而同时出现气短、乏力,身体无力,这个也可以解释小朋友不爱动。
那盗汗到底归哪经啊?
 
其实冷还是热导致的痛经是很好辨别的,给他个热水袋试试。
关于爱吃甜食,这未尝不是一种自我调节,要知道保水的最好办法是甘润,新疆那种燥热的地方,正是需要吃很甜的东西才能保持体内水分。
 
那盗汗到底归哪经啊?
病例同时有脉大有力,出汗,怕热,喜饮冷水,诊断为阳明病了,二便正常,没有考虑承气汤,所以用的是白虎汤。
第一次用的是白虎汤颗粒,日二次5克,5日,有效但是不明显,
第二次加量为日二次10克,5日,盗汗消失,口渴稍减,稍感乏力,嗜睡症消失
患者同时还有口渴症,张庆军老师也说当时应该加人参的,是个白虎加人参汤症。

其实有嗜睡症,那么辨别的时候也会考虑少阴症,但是别的症状和脉诊自然会排除掉,不能看见嗜睡症,就当做但欲寐,当少阴病治疗。而患者在之前也是用过六味地黄,知柏地黄,玉屏风,虚汗停这些药来治疗盗汗的,都是无效。
 
这里还有一个他的医案,论坛里的,引过来,这个是胃热脾寒的甘草泻心汤症,同样是有盗汗
有个女病人,45岁,她一直不停地诉说失眠,翻来覆去的讲失眠的情况,还有失眠的痛苦,我心里很清楚,她最想解决的就是失眠问题。但是,我需要了解更多的其它情况,才能找到失眠的根源,从而解决问题。她同时担心的询问,是不是更年期综合症来了?我问后得知她仅仅是晚上有盗汗,并没有阵发性潮红汗出的现象,就非常肯定的告诉她,没有到更年期呢。她的失眠跟更年期没有任何关系。在接下来的问诊中,得知,她还有口臭,口苦,胃部不舒服,胃口感觉胀闷,平时不敢吃凉东西,吃了凉的胃就会更加难受。这下就确诊了。她属于经方里的痞证。痞证伴有失眠,就要用甘草泻心汤。所以,我给她开了十天的甘草泻心汤,十天后她再次复诊,说,失眠全部消失了,睡觉非常棒。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。同时胃部症状也大为减轻,又拿了二十天药巩固治疗。
 
其实冷还是热导致的痛经是很好辨别的,给他个热水袋试试。
关于爱吃甜食,这未尝不是一种自我调节,要知道保水的最好办法是甘润,新疆那种燥热的地方,正是需要吃很甜的东西才能保持体内水分。
本寒标热
 
关于手脚凉,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我白天的时候手脚冷,得穿袜子,只要一睡觉,脚就热起来的,有时还要伸到被子外面,手也是,放到被子里就觉得太热。
白天活动的时候,阳气盛反而手脚凉,睡觉的时候,阳入阴,卫气都开始收敛了,反而热,这算不算是一种热厥呢?
 
具体用药,还要弄明白舌象和尿等重要信息。
现在关键要看舌象和小便是否支持内热外寒或假寒真热?如果舌苔黄腻而小便不黄、尿量正常或偏多,那就是上热下寒。
 
关于手脚凉,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我白天的时候手脚冷,得穿袜子,只要一睡觉,脚就热起来的,有时还要伸到被子外面,手也是,放到被子里就觉得太热。
白天活动的时候,阳气盛反而手脚凉,睡觉的时候,阳入阴,卫气都开始收敛了,反而热,这算不算是一种热厥呢?
  个人看法,可能有两个因素:
  一、这是肝气郁结造成的,白天思虑多郁结重,阳气升发外达反而受阻,晚上睡着了万事不想,郁结时段性的减轻了。
  二、阴虚火旺,晚上阳气入阴分,血热加重,如果手脚发热的部位是手心和脚心为主,那应该存在这种因素(阴虚)。
 
关于手脚凉,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我白天的时候手脚冷,得穿袜子,只要一睡觉,脚就热起来的,有时还要伸到被子外面,手也是,放到被子里就觉得太热。
白天活动的时候,阳气盛反而手脚凉,睡觉的时候,阳入阴,卫气都开始收敛了,反而热,这算不算是一种热厥呢?
阴虚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,不足为怪!
尤其现在的小孩子,几乎个个晚上出汗掀被子!
前几天有个小孩睡姿上热搜了,一字马型的睡姿,别人都说是练体操的苗子,实际上也是手脚热或身体热,尽量伸展开散热快!
我就是觉得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其他因素影响,最能反应疾病的本质,所以比较注意观察。
 
是啊,你又陷入了湿热里面去了!
看什么都是湿热!
  
  其实人活于世,每日思虑劳作,阳气精血无时不刻都在耗散,还是需要足够的{甘温补养}的。
  只是现代人饮食普遍过量且失衡,每天吃进去的温补之品、辛辣厚味已经过多了,所以处方用药就宜{相对的清淡苦寒一点}

  这样才能使{全天饮食}这个{大合方}遵循中医调治疾病{阴阳平衡/补泻平衡}的原则,同时也符合{均衡膳食/荤素搭配}的现代营养学原理。
  这和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推荐的{每天吃一斤蔬菜,其中深色叶类菜要占一半以上}〈异曲同工/大道相通〉的!

  中医治病有“三因原则”:“因时、因地、因人”,《内经》中也有一篇{治法方宜论}。
  台湾人爱吃海鲜,湿热重,血脂高,据说沈绍功教授到台湾看病80%-90%都用[温胆汤]为基础方,因此得到了一个〈沈温胆〉的雅号,他给这些患者开[温胆汤]时,连原方中有一点辛温滋腻之性的〈生姜〉和〈大枣〉都要去掉。
  
 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依照《膳食指南》做到饮食清淡的患者来说,长期过量使用苦酸寒泄之品必然会消耗正气,同时损伤脾胃使气血生化乏源,犯〈虚虚之戒〉
  治肝当先实脾,肝纤维化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,特别要注意保护脾胃之气,有点虚热就长时间用大清气分实火的方药,恐将造成〈蛋白质-能量〉营养不良,加重病情。
  
 
关于手脚凉,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我白天的时候手脚冷,得穿袜子,只要一睡觉,脚就热起来的,有时还要伸到被子外面,手也是,放到被子里就觉得太热。
白天活动的时候,阳气盛反而手脚凉,睡觉的时候,阳入阴,卫气都开始收敛了,反而热,这算不算是一种热厥呢?
嗯,你这个热需要清一清,阳有点过盛
 
  个人看法,可能有两个因素:
  一、这是肝气郁结造成的,白天思虑多郁结重,阳气升发外达反而受阻,晚上睡着了万事不想,郁结时段性的减轻了。
  二、阴虚火旺,晚上阳气入阴分,血热加重,如果手脚发热的部位是手心和脚心为主,那应该存在这种因素(阴虚)。
两个都有的,虽然我自己没觉得自律神经紧张,不过焦虑的情形总是有,仔细分辨还是有烦躁的感觉,无法专注,可能是心火问题
 
  
  其实人活于世,每日思虑劳作,阳气精血无时不刻都在耗散,还是需要足够的{甘温补养}的。
  只是现代人饮食普遍过量且失衡,每天吃进去的温补之品、辛辣厚味已经过多了,所以处方用药就宜{相对的清淡苦寒一点}

  这样才能使{全天饮食}这个{大合方}遵循中医调治疾病{阴阳平衡/补泻平衡}的原则,同时也符合{均衡膳食/荤素搭配}的现代营养学原理。
  这和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中推荐的{每天吃一斤蔬菜,其中深色叶类菜要占一半以上}〈异曲同工/大道相通〉的!

  中医治病有“三因原则”:“因时、因地、因人”,《内经》中也有一篇{治法方宜论}。
  台湾人爱吃海鲜,湿热重,血脂高,据说沈绍功教授到台湾看病80%-90%都用[温胆汤]为基础方,因此得到了一个〈沈温胆〉的雅号,他给这些患者开[温胆汤]时,连原方中有一点辛温滋腻之性的〈生姜〉和〈大枣〉都要去掉。
  
 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依照《膳食指南》做到饮食清淡的患者来说,长期过量使用苦酸寒泄之品必然会消耗正气,同时损伤脾胃使气血生化乏源,犯〈虚虚之戒〉
  治肝当先实脾,肝纤维化这种慢性消耗性疾病,特别要注意保护脾胃之气,有点虚热就长时间用大清气分实火的方药,恐将造成〈蛋白质-能量〉营养不良,加重病情。
  
等你看完温病基础知识再来看看这个回帖,希望你能坚持你的观点!
温病后期大热清后也只能滋阴,一下子转为温补那是会死灰复燃的!叶天士说的“恐灰中有火”!
犯了那么多回错误,每次还是在同样的坑里摔倒,也是没谁了。
当然,这也是你的思维模式决定的!跳不出温补的框框最好还是别学温病了,因为就算你千方百计清热滋阴治好了人家的病,也会被你最后的温补给搞的疾病复发的,何必治呢?
早就对你说过,温补和你的饮食控制是相反的!
长期过量用苦寒之品?看来你是酌定只有你能判断是否过量该用还是不该用啊!用药总得有根据吧?你看不出的根据也是根据!
摆在你面前的病人的反馈你都不信的,真不知道你信的是个啥!还让我发医案?这不是笑话吗?
对,除了学东西不到位老是忽略重点之外,你还有胡乱指责人的毛病!
 
阴虚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,不足为怪!
尤其现在的小孩子,几乎个个晚上出汗掀被子!
前几天有个小孩睡姿上热搜了,一字马型的睡姿,别人都说是练体操的苗子,实际上也是手脚热或身体热,尽量伸展开散热快!
我就是觉得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其他因素影响,最能反应疾病的本质,所以比较注意观察。
稚阴稚阳之体,干净而且纯粹,所以受邪后都是疾病的本来面目,等到长大了,内有七情,外有六淫,变化多端。
 
后退
顶部